(专业代码:04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能够从事各级电教馆、高校和企业教育技术培训与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数字化视音频技术、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育软件、教育资源、教育系统平台的设计、开发、维护和学习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2.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3.具备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校园网组建与维护、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的能力;
4.具有运用和管理多媒体教学系统及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能力;
5.具备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图形图像处理与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的基本能力;
6.具备对中小学教师和企业员工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三)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学、学与教的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远程教育学、网络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C语言、信息技术教学论、动画制作、电视教材编导、网站设计与开发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名称
| 学 分
|
教育实习
| 8
|
专业见习
| 1
|
社会实践
| 2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2
|
毕业论文(设计)
| 12
|
合计
| 25
|
(六)主要专业实验(实践)
实验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 18
| 1
|
多媒体平面设计
| 18
| 1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 36
| 1
|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 36
| 1
|
电视教材编导
| 18
| 1
|
摄影实验(实践)
| 36
| 1
|
非线性编辑
| 18
| 1
|
网站设计与开发
| 36
| 1
|
动画制作
| 18
| 1
|
数据库开发
| 18
| 1
|
(七)修业年限及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四至六年。
修业期间至少修够150学分。
公共必修课45学分(包括社会实践2学分、军事理论与训练2学分),占总学分的30.0%;
专业必修课75学分(包括教育实习/专业实习8学分、专业见习(社会调查)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12学分),占总学分的50.0%;
专业选修课14学分,占总学分的9.3%;
公共选修课16学分,占总学分的10.7%。其中,艺术鉴赏(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2学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为限定性选修课。
(八)授予学位和学位课程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教育技术学
| 54
| 3
| 第2学期
|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 54
| 3
| 第3学期
|
教学系统设计
| 72
| 4
| 第4学期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72
| 4
| 第5学期
|
(九)教学计划总表
周时数
课程类别
| 课
时
| 学
分
| 学期学分分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公共必修课
| 720
| 39+2
| 12
| 10
| 7
| 1
| 3
| 6
| | | | |
专业必修课
| 1134
| 54
| 6
| 11
| 10
| 11
| 8
| 8
| | | | |
合 计
| 1854
| 95
| 18
| 21
| 17
| 12
| 11
| 14
| | | | |
专业选修课
| 288
| 14
| |
公共选修课
| 288
| 16
| |
总 计
| 2430学时,125学分
|
其它教学环节
| 入学、毕业教育
| | | | | | | | | | | | |
专业见习
| | 1
| | | | | | 1
| | | | |
社会实践
| | 2
| | | | | | 6
| | | | |
生产劳动
| | | | | | | | | | | |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 2
| 2
| | | | | | | | | |
教育实习(专业实习)
| | 8
| | | | | | 8
|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 12
| | | | | | | 12
| | | |
合 计
| | 25
| | | | | | | | | | |
说明
| 1.教学计划时数以每学期上课18周计算;
2.专业选修课分4个模块,最少选14学分的课程;
3.本科专业的生产劳动时间为两周,具体时间由教务处安排。
|
(十)教学时间分配及进度表
课
程
类
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计
划
学
时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学期周学时分配
| 考
核
形
式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公
共
必
修
课
| WYGB0010
| 大学英语
| 180
| 10
| 180
| | | 3
| 3
| 4
| | | | | | 考试
|
TYGB0010
| 大学体育
| 144
| 4
| 144
| | | 2
| 2
| 2
| 2
| | | | | 考试
|
MLGB003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3
| 36
| | 18
| | 3
| | | | | | | 考试
|
MLGB00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4
| 3
| 36
| | 18
| | | | | 3
| | | | 考试
|
MLGB0020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08
| 6
| 72
| | 36
| | | | | | 6
| | | 考试
|
MLGB0040
|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 36
| 2
| 36
| | | | | 2
| | | | | | 考试
|
MLGB0110
| 形势与政策教育
| 36
| 2
| 每学期6学时
|
JSGB0030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12+24
| 2
| 12
| 24
| | 2
| | | | | | | | 考试
|
JSGB0020
| 计算机语言(理工)
| 36+36
| 3
| 36
| 36
| | | 3
| | | | | | | 考试
|
QXGB1501
| 大学语文(师范)
| 54
| 3
| 36
| | 18
| 3
| | | | | | | | 考试
|
QXGB1505
| 数学(四)
| 54
| 3
| 54
| | | 3
| | | | | | | | 考试
|
专
业
必
修
课
| JKZB1210
| 教育技术学专业认知专题
| 18
| 1
| 18
| | | 1
| | | | | | | 考查
|
JKZB0010
| 普通心理学
| 54
| 3
| 54
| | | 3
| | | | | | | | 考试
|
JKZB0020
| 教育学原理
| 54
| 3
| 54
| | | | 3
| | | | | | | 考试
|
JKZB1020
| ★教育技术学
| 54
| 3
| 54
| | | | 3
| | | | | | | 考试
|
JKZB1030
| 教育传播学
| 54
| 3
| 54
| | | | 3
| | | | | | | 考试
|
JKZB1040
|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 54
| 3
| 36
| 18
| | | | 3
| | | | | | 考试
|
JKZB1050
| ★教学系统设计
| 72
| 4
| 72
| | | | | | 4
| | | | | 考试
|
JKZB1060
| 远程教育学
| 54
| 3
| 54
| | | | | | 3
| | | | | 考试
|
JKZB1070
| 信息技术教学论
| 72
| 3
| 36
| 18
| 18
| | | | | | 4
| | | 考查
|
JKZB1080
| 网络教育应用
| 54
| 2
| 18
| 36
| | | | | | 3
| | | | 考试
|
JKZB1090
|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 54
| 2
| 18
| 36
| | | 3
| | | | | | | 考查
|
JKZB1100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72
| 4
| 72
| | | | | | | 4
| | | | 考试
|
JKZB0030
| 学与教的理论
| 54
| 3
| 54
| | | | | 3
| | | | | | 考试
|
JKZB1110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54
| 2
| 18
| 36
| | | | 3
| | | | | | 考试
|
JKZB1120
|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
| 36
| 2
| 36
| | | | | | | 3
| | | | 考试
|
JKZB1130
| C程序设计
| 54
| 2
| 18
| 36
| | | | | 3
| | | | | 考试
|
JKZB1140
| 摄影技艺
| 54
| 2
| 18
| 18
| 18
| 3
| | | | | | | | 考查
|
JKZB1150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 54
| 2
| 18
| 36
| | | | | 3
| | | | | 考查
|
JKZB1170
|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 54
| 2
| 18
| 36
| | | | 3
| | | | | | 考查
|
JKZB1190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 54
| 3
| 54
| | | | | | | | 3
| | | 考试
|
JKZB1200
| 教育技术项目实践
| 54
| 2
| 18
| 36
| | | | | | | 3
| | | 考查
|
合 计
| 1854
| 95
| 1434
| 366
| 126
| 20
| 23
| 20
| 15
| 13
| 16
| 0
| 0
|
| |
| 信息技术教育
| JKZX1010
| 电视教材编导
| 36
| 2
| 18
| 18
| | | | 2
| | | | 考试
|
JKZX1020
| 非线性编辑
| 36
| 2
| 18
| 18
| | | | | 2
| | | | | 考查
|
JKZX0020
| 课堂教学艺术
| 54
| 3
| 54
| | | | | | | 3
| | | | 考查
|
JKZX1030
| 动画制作
| 36
| 2
| 18
| 18
| | | | 2
| | | | | | 考查
|
JKZX1040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36
| 2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JKZX1050
| SPSS教育应用
| 36
| 2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信息化教育环境设计与开发
| JKZX1060
| JAVA面向对象设计
| 36
| 2
| 18
| 18
| | | | | | | 2
| | | 考试
|
JKZX1080
| 多媒体平面设计
| 36
| 2
| 18
| 18
| | | 2
| | | | | | | 考试
|
JKZ1290
| 多媒体技术基础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试
|
JKZX1070
| 信息伦理学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试
|
JKZX1090
| 数据结构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试
|
JKZX1100
| 数据库开发
| 36
| 2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JKZX1110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36
| 2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JKZX1120
| 人工智能与软件开发
| 36
| 1
| | 36
| | | | | | | 2
| | | 考试
|
JKZX1130
| 技术哲学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查
|
远程开放教育
| JKZX1140
| Internet及其应用
| 36
| 2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JKZX1300
| 网站设计与开发
| 54
| 2
| 18
| 36
| | | | | | | 3
| | | 考试
|
JKZX1150
| 教育统计学
| 54
| 3
| 54
| | | | | | | 3
| | | | 考试
|
JKZX1160
| 网络规划与实施
| 36
| 2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JKZX1170
| 视听作品赏析
| 36
| 2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JKZX1180
| 音响技术
| 36
| 2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JKZX1190
| 广告摄影与设计
| 36
| 2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JKZX1200
| 移动学习应用
| 36
| 1
| | 36
| | | | | 2
| | | | 考查
|
企业培训与绩效技术
| JKZX1210
| 知识工程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试
|
JKZX1220
| 学习科学与技术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查
|
JKZX1230
| 绩效技术
| 36
| 2
| 36
| | | | | | 2
| | | | | 考查
|
JKZX1240
| 教育信息处理
| 36
| 2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JKZX1250
| 教育技术设备维护
| 36
| 2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JKZX1260
|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 36
| 2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JKZX1270
| 知识管理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查
|
JKZX1280
| 项目管理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查
|
(学生最少选修14学分)
|
公
共
选
修
课
| 学生在校期间应至少选修16学分的课程,主要通过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和学生第二课堂来修读,辅之以本校特色公共选修课。其中艺术鉴赏(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2学分)为限定性选修课程。
|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一)主要课程信息表
课程中文名称 教育技术学
课程英文名称 Education Technology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JKZB1020
课程学分 3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教育技术学》 作者 何克抗 李文光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第2版 出版年:2009
辅助教材:名称 教育技术学导论 作者 伊俊华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出版年:2001
参考教材:名称 教育技术理论导读 作者 余胜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2001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编码] 无
2.课程简介
本门课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发展历史;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与教的资源和学与教的过程的基本内容;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技术学和教育改革的关系。从而使本专业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发展前景和工作领域等方面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选课建议:
本门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第一门入门课程,学好本门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中文名称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dia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JKZB1040
课程学分 3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第8版)(翻译版)
作者Shron E. Smaldino, James D. Russell等著,郭文革译;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2008年1月
辅助教材: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运林 徐福荫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第1版 出版年2003年8月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 (10th Edition)
作者Shron E. Smaldino, James D. Russell
出版社Allyn & Bacon 出版年2011年2月
参考教材: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作者 钟玉琢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2001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 课程编码JYZB1020;教育传播学 课程编码JKZB1030]
2.课程简介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程,讲述内容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课程从教师的日常工作出发,具体、实用地讲述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介绍大量教学案例、技巧和操作步骤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技术和媒体整合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未来从事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3.选课建议:
选择本门课之前建议先选修《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传播学》等课程。
课程中文名称 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JKZB1050
课程学分 4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教学系统设计》 作者 何克抗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出版年:2006年
辅助教材:名称 《教学设计》 作者 乌美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 1998年
参考教材:名称 《现代教学设计论》 作者 盛群力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1998年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 课程编码JYZB1020]
2.课程简介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本课程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软件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3、选课建议:
本门课程是在学习了《教育技术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课程中文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课程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JKZB1100
课程学分 4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 何克抗 吴娟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出版年2007年7月
辅助教材: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 张剑平 熊才平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2006年10月
参考教材: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 李伟明等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2003年1月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 课程编码JYZB1030;教育技术学 课程编码JYZB1020;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课程编码JYZB1040;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编码JYZB1050]
2.课程简介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束缚,有利于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本门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八门主干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方法及其相关内容。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理论基础;“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方法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教学模式(包括文科的整合模式、理科的整合模式以及专题研究性学习等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与教学效果评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展望等。
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反映当前教改成果和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努力体现较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3.选课建议: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教育传播学、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和教学系统设计之后开设的一门学位课,旨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和进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起草人:孟亚玲 审定人:魏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