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当前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规章制度 - 正文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修订)》

时间:2021-03-20点击数:



延大教科院发20213



院领导、各教研室:

现将《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修订)》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附件

教育科学学院

〇二月二十〇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修订)

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变革,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加强学院本科教育,探索学生专业化、精品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价值引领、学业发展、能力培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社会适应、人文关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特制定我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

一、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选聘高水平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全方位和个性化指导的一种培养制度和模式。

二、导师聘任

1.师德高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关心学生成长成才,身心健康。

2.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学习能力强,具有专业指导能力。

3.了解专业发展动向,熟悉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

4.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三、导师职责

1.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知自我,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困惑和难题,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2.学业指导: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树立专业自信,培养专业理想;指导学生确定学业规划、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帮助学生确立考研、就业或创业等发展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实施学业规划和学习计划。

3.科研引导: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吸纳有一定潜力的本科生参加课题组,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撰写学术论文等。

4.活动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专业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在专业引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就业资讯和趋势分析,在保研、考研、就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提供规划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

6.做好重点学生帮扶指导工作。对学困生,后进生,问题学生等进行重点帮扶,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其不断改进。

四、工作内容

1.定期交流。导师需以集中或“一对一”的方式,通过学术沙龙,组会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定期与所指导的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平均每月交流指导至少1次,每学年交流指导不少于8次。

2.分类指导。学业导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实施个性化指导,导师可邀请所带硕士研究生参加本科生指导工作,鼓励所指导的学生成立学业共同体,开展互助,不断创新指导方式方法,提升指导效果。

3.及时反馈。学业导师应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反馈学生在心理、思想状态、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积极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交流,共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五、工作考核

1. 学业导师一般在新生进校后,每年9月份完成聘任,由系主任负责并报送学院备案,考核工作每学年末由系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2.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作为学院常规工作,符合条件的专任教师必须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工作,并将纳入师德师风考核,作为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3.导师工作量计算按照学校规定执行。


附:教育科学学院学院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表

附件:教育科学学院学院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表

指导日期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指导方式

□一对一见面指导   □集体指导    □网络指导  

□电话指导         □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

导师指导

具体内容







学生签字: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学生收获



导师签字: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注:1.指导内容一般包括:思想交流活动、学业发展与专业教育、学生发展与就业指导、参加竞赛等实践指导等方面。

2.学生在每学期第18周根据当前学期的导师指导内容填写本表。如内容较多,可另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