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杜洋 审核人:张社争
全院教职工:
秋菊溢彩,丹桂飘香。在这秋意盎然的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在此来临之际,我院党委、行政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的全院教职工致以崇高的节日问候!向长期以来支持学院工作的教职工家属致以亲切慰问!
过去一学年,全院上下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线,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的重要批示精神为鼓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全面围绕学院中心任务,紧盯学校重点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严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和稳定安全教育”总要求,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把牢办学治院正确政治方向。
过去一学年,广大教职员工严谨求实、勤勉工作,工作成效显著。感谢老师们,正是你们,在三尺讲台上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在教学岗位上,你们有扎实的学识,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引导青年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身体力行;在管理岗位上尽心尽力,默默奉献。正是你们的辛勤劳动,学院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你们辛勤的汗水。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第一,党建引领方向明,思想工作出实效。切实做好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反思,精心筹划求突破。对博士引进难,学科支撑弱,国家项目难突破等“硬件”,积极做好基础工作,同时,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软件”进行支撑,赢得学校对学院的理解和支持。第二、教学中心地位突显,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一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确定为校级一流建设专业,专业改革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性”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初步形成。二是突显专业特点,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喜获丰收。学院共获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20项,立项总数位居第一;组织申报学校教改项目3项;组织申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15项;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我院1名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1名获得优秀奖;《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和《现代教师学导论》2门课程完成在线课程建设。我院教师获批陕西省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项目1项。三是举办系列展览、比赛、汇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去年两名学生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院被评为学生讲课比赛优秀组织奖。第三,科研弱项有突破,服务基础教育显特长。上一学年全院共发表论文共43篇:其中权威2篇;核心8篇;一般33篇。出版著作3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2部。精心做好国培省培项目,服务基础教育显特长。在上一学年实施的项目中,有3项在全国学员匿名评价中名列陕西同类项目前三名,收到省教育厅国培办的表扬。第四,引培并举,夯实师资队伍。通过积极宣传和联系,引进了1名博士、1名硕士、订单式培养1名博士。第五,形成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绩大。一是形成本科学生会干部进出动态机制,激发了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进取性、竞争性。组建辩论队、演讲队、特色早操队、啦啦操队、礼仪队、读书协会等学生群众性组织,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建设,丰富大学文化。二是思想引领突出红色优势,学院文化建设有声有色。三是理性教育、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时刻关注安全的重要性。四是建设书香学院,以文化人,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凝聚人心、齐心协力带好学风、院风。五是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争创佳绩捷报频传。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研一教育技术专业贺阳阳同学在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为学校赢得荣誉。学生会主席王志武荣获延安大学“红专”干部荣誉。
今年是我校第35个教师节!新征程、新起点、新希望,希望广大教职工切实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始终坚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勿忘使命,努力为教科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崭新的面貌和优异的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最后,祝全院教职工节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教育科学学院党委、行政
2019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