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磊 审核:马小惠
为了寄托哀思、缅怀先人,我院心理驿站于4月4日举办了清明祭扫活动。同学们纷纷走进了文汇山,去祭拜一位我们深深敬仰的人——路遥先生。
教育23卢馨朵
有人平淡度过一生,如同落叶归于尘土,悄无声息,而有人把生命活出坚硬的刻度,用精神启迪后人。“伟大的生命,无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路遥先生写于《平凡的世界》中的这席话,亦是他生命的注脚。苦行僧式的创作模式下,先生行走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于孤灯中坚持自己的文学信念,顽强、孤独又倔强地燃烧自己的生命。生活或许苦难,但先生于贫瘠的世界里孕育精神的自由,在黄土地的尘烟中书平凡世界,绘人生百态。先生只是变成了宇宙中最原始的组成部分,他的精神永在人们心间。愿远方的您,世世安好!
教技23朱帅龙
清明时节,我踏上去扫墓的路途,目的地是路遥先生的墓地。站在路遥先生的墓前,我深感这位文学巨匠的离世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他的作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无尽的启示与力量。我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土,心中充满了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敬仰与怀念。扫墓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路遥先生的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更让我明白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这次扫墓之旅,不仅是对路遥先生的缅怀,也是一次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洗礼和升华。
应心23蔡诗雨
在扫墓的过程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路遥先生笔下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站在他的墓前,我不禁思考起他的文学作品给我带来的启示和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扫墓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在路遥先生的墓前,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身边的人。这次扫墓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要为什么而活。我相信,在路遥先生的精神指引下,我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人生奋斗不息。总的来说,这次扫墓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感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路遥先生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价值。
教育23王振
追思路遥的旅程,如同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以其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活的厚重与复杂。在阅读中,我深感人生的无常与坚韧,被那些普通人在困苦中所展现的顽强精神所打动。路遥的文字,既是对时代的记录,也是对人性的探索。这次追思,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并深刻体会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坚守信仰,勇往直前。
学前23王楠
扫路遥墓心得在清明节这天,我爬上文汇山去为路遥先生扫墓。墓的正前方有路遥半身汉白玉雕像,满头乌发,圆脸微胖,神情平静而坚毅,目光透过黑色的宽边眼镜,遥望山下的母校,遥望东去的延河水和远处亘古绵延的山峦。雕像前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刻着“路遥之墓”四个飘逸的大字,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飞龙舞凤的装饰,与圆形的石墓一样,简朴得令人不忍,想到路遥朴素的人生,想起浑厚的黄土地,想起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便内心释然。而石基上拜祭的菊花、水果、香烟等,则是人们敬仰先生的见证。怀着敬畏之心,我献上翠柏一枝以托哀思。抬眼便见墓后的石壁上所嵌路遥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久久凝望,心绪难平,仿佛被一种崇高神圣的精神氛围笼罩着,一切红尘杂念此刻皆化为乌有。墓地周围有松树、枣树,其中两棵白皮松是路遥生前最喜欢的树种,据说是从陕南的汉中移栽于此。墓两侧置石桌石凳各一套,供祭墓者和游人休息,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责编李金玉女士所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是对作家短暂而伟大一生的精辟概括路遥虽然走出陕北,但他时刻牵挂着生他养他的黄土地,最终落叶归根。阳光曾温暖省作协大院里凝神思索的路遥,此刻以正午的能量慷慨地倾泻墓地,想必阳光更体贴人民的作家吧,深知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陪伴他的岂止一地碎金般的秋阳?分明还有山风的嬉戏,小鸟的啁啾,草虫的浅唱,还有延大学子来此静谧处读书吟诗,抑或谈情说爱。另外,更有数不清的文青以及“路遥圈”的网友们前来祭拜。
教技23龚桂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它既是祭扫先人、缅怀先辈的时刻,也是感受春意、踏青赏花的时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参与了扫路遥墓的活动,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族精神的传承。在扫墓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采用更环保的方式祭扫,比如使用鲜花代替纸钱,减少焚烧和塑料污染,以保护我们的家园。扫墓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尊重先人的意义。我们缅怀先人的同时,也要传承他们的智慧和品质,将家族精神发扬光大。此外,扫墓提醒我们珍惜时光。每当我们站在先人的墓前,不禁会感叹生命的短暂。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充实生活,努力前行。总之,清明扫路遥墓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加珍惜当下,传承家族精神,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学前23葛沁园
参观了路遥墓,感慨万千。墓地虽不起眼,却承载着一位伟大文学家的风采。在这寂静的墓地,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路遥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等,让人们深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他的创作带给了读者许多启示与感悟。站在墓前,我感受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关怀。他的精神永远留存在他的作品中,也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与美好。这次参观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坚定了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教育23吴蕊
路遥,这位杰出的中国作家,于1949年12月3日出生,在2023年逝世,享年74岁。他的生平故事和文学成就,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怀念。路遥的作品,尤其是《平凡的世界》,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激励了无数读者。他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紧密相连,反映了他对苦难和生活的深刻理解。路遥的生平和作品,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路遥的逝世,让无数读者和文学爱好者感到惋惜。他的离世,不仅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也是所有热爱文学的人的一大损失。然而,他的作品和精神将继续影响和激励着后来的读者和作家。在路遥逝世27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怀念他的生平和作品,更要传承他的精神,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探索和创新。路遥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影响力和作品将继续激励着后来的作家和读者。让我们一同致敬路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敬仰先人、尊重历史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考,都与那些先人们紧密相连。在缅怀他们的同时,我们也要寻找我们自己的定位,明确我们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