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电教馆、高校和企业教育技术培训,数字化视音频技术、教育资源设计、开发、维护及学习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2.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3.具备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校园网组建与维护、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的能力;
4.具有运用和管理多媒体教学系统及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能力;
5.具备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图形图像处理与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的基本能力;
6.具备对中小学教师和企业员工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三、主干学科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心理学
四、核心课程
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学、学与教的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论、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项目实践、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摄影技艺、计算机网络基础、C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名称
| 学分
|
教育实习
| 8
|
专业见习(社会调查)
| 1
|
社会实践
| 2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2
|
毕业论文(设计)
| 12
|
合计
| 25
|
六、主要专业实验
实验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 18
| 0.5
|
多媒体平面设计
| 18
| 0.5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 36
| 1
|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 36
| 1
|
电视教材编导
| 18
| 0.5
|
摄影实验(实践)
| 36
| 1
|
非线性编辑
| 18
| 0.5
|
网站设计与开发
| 36
| 1
|
动画制作
| 18
| 0.5
|
七、修业年限及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四至六年。
修业期间至少修够144学分。
公共必修课43学分(包括社会实践2学分、军事理论与训练2学分),占总学分的29.86%;
专业必修课71学分(包括教育实习/专业实习8学分、专业见习(社会调查)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占总学分的49.3%;
专业选修课14学分,占总学分的9.72%;
公共选修课16学分,占总学分的11.11%。其中艺术鉴赏(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2学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2学分)为限定性选修课程。限定性公共选修课以网络学习、专题讲座和实践教学等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至少选修一门校本特色公共选修课。
八、教学计划总表
周时数
课程类别
| 课时
| 学
分
| 学期学分分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公共必修课
| 801
| 39+4
| 12
| 10
| 6
| 1
| 3
| 5
| 0
| 0
| 0
| 0
|
专业必修课
| 1134
| 54+1+8+8
| 6
| 9
| 10
| 14
| 8
| 8
|
|
|
|
|
合计
| 1935
| 114
| 18
| 19
| 16
| 15
| 11
| 13
|
|
|
|
|
专业选修课
| 252
| 14
|
|
公共选修课
|
| 16
|
|
总计
| 2187学时,149学分
|
其它教学环节
| 入学、毕业教育
|
|
|
|
|
|
|
|
|
|
|
|
|
专业见习(社会调查)
| 1周
| 1
|
|
|
|
|
| 1
|
|
|
|
|
社会实践
| 2周
| 2
|
|
|
|
|
|
| 2
|
|
|
|
生产劳动
|
|
|
|
|
|
|
|
|
|
|
|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54
| 2
| 2
|
|
|
|
|
|
|
|
|
|
教育实习
| 18周
| 8
|
|
|
|
|
|
| 8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8周
| 8
|
|
|
|
|
|
|
| 8
|
|
|
合计
|
| 25
| 2
|
|
|
|
| 1
| 10
| 12
|
|
|
说明
| 1.教学计划时数以每学期上课18周计算;
2.专业选修课分4个模块,最少选14学分的课程;
3.加强劳动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每学期安排集体劳动实践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
|
| | | | | | | | | | | | | | |
九、教学时间分配及进度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计划
学时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学期周学时分配
| 考
核
形
式
|
讲
授
| 实
验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共必修课
共
必
修
课
| 19WYGB0010
| 大学英语
| 180
| 10
| 180
|
|
| 4
| 4
| 2
|
|
|
|
|
| 考试
|
19TYGB0010
| 大学体育
| 144
| 4
| 144
|
|
| 2
| 2
| 2
| 2
|
|
|
|
| 考试
|
19MLGB003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3
| 36
|
| 18
|
| 3
|
|
|
|
|
|
| 考试
|
19MLGB001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4
| 3
| 36
|
| 18
|
|
|
|
| 3
|
|
|
| 考试
|
19MLGB0016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90
| 5
| 72
|
| 18
|
|
|
|
|
| 5
|
|
| 考试
|
19MLGB0043
|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 54
| 3
| 45
|
| 9
|
|
| 2
|
|
|
|
|
| 考试
|
19XGGB0014
| 形势与政策教育
| 36
| 2
| 36
|
|
|
| 考查
|
19SJGB0011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27
| 1
| 9
| 18
|
| 3
|
|
|
|
|
|
|
| 考试
|
19SJGB0032
| 计算机语言
| 54
| 2
| 18
| 36
|
|
| 3
|
|
|
|
|
|
| 考试
|
19WXGB0010
| 大学语文
| 54
| 3
| 36
|
| 18
| 3
|
|
|
|
|
|
|
| 考试
|
19SJZB0071
| 高等数学(四)
| 54
| 3
| 54
|
|
| 3
|
|
|
|
|
|
|
|
|
专业必修课
| 19JKZB1210
| 教育技术学专业认知专题
| 18
| 1
| 18
|
|
| 1
|
|
|
|
|
|
|
| 考查
|
19JKZB0010
| 普通心理学
| 54
| 3
| 54
|
|
| 3
|
|
|
|
|
|
|
| 考试
|
19JKZB0020
| 教育学原理
| 54
| 3
| 54
|
|
|
| 3
|
|
|
|
|
|
| 考试
|
19JKZB1020
| 教育技术学
| 54
| 3
| 54
|
|
|
| 3
|
|
|
|
|
|
| 考试
|
19JKZB1030
| 教育传播学
| 54
| 3
| 54
|
|
|
| 3
|
|
|
|
|
|
| 考试
|
19JKZB1040
|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 54
| 2.5
| 36
| 18
|
|
|
| 3
|
|
|
|
|
| 考试
|
19JKZB1050
| 教学系统设计
| 72
| 4
| 72
|
|
|
|
|
| 4
|
|
|
|
| 考试
|
19JKZB1060
| 远程教育
| 54
| 3
| 54
|
|
|
|
|
| 3
|
|
|
|
| 考试
|
19JKZB1070
| 信息技术教学论
| 72
| 3
| 36
|
| 36
|
|
|
|
|
| 4
|
|
| 考查
|
19JKZB1080
| 网络教育应用
| 54
| 2
| 18
| 36
|
|
|
|
|
| 3
|
|
|
| 考试
|
19JKZB1100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72
| 4
| 72
|
|
|
|
|
|
| 4
|
|
|
| 考试
|
19JKZB0030
| 学与教的理论
| 54
| 3
| 54
|
|
|
|
| 3
|
|
|
|
|
| 考试
|
19JKZB1110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54
| 2
| 18
| 36
|
|
|
| 3
|
|
|
|
|
| 考试
|
19JKZB1120
|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
| 36
| 2
| 36
|
|
|
|
|
|
| 3
|
|
|
| 考试
|
19JKZB1130
| C程序设计
| 54
| 2
| 18
| 36
|
|
|
|
| 3
|
|
|
|
| 考试
|
19JKZB1140
| 摄影技艺
| 54
| 2
| 18
| 18
| 18
| 3
|
|
|
|
|
|
|
| 考查
|
19JKZB1150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 54
| 2
| 18
| 36
|
|
|
|
| 3
|
|
|
|
| 考查
|
19JKZB1170
|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 54
| 2
| 18
| 36
|
|
|
| 3
|
|
|
|
|
| 考查
|
19JKZB1190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 54
| 3
| 54
|
|
|
|
|
|
|
| 3
|
|
| 考试
|
19JKZB1200
| 教育技术项目实践
| 54
| 2
| 18
| 36
|
|
|
|
|
|
| 3
|
|
| 考查
|
| 19JKZB1210
| 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
| 54
| 2.5
| 36
| 18
|
|
|
|
| 3
|
|
|
|
| 考试
|
合计
| 1935学时93学分
|
专业选修课
| 信息技术教育
| 19JKZX1010
| 电视教材编导
| 36
| 1.5
| 18
| 18
|
|
|
|
|
| 2
|
|
|
| 考试
|
19JKZX1020
| 非线性编辑
| 36
| 1.5
| 18
| 18
|
|
|
|
| 2
|
|
|
|
| 考查
|
19JKZX0020
| 课堂教学艺术
| 54
| 3
| 54
|
|
|
|
|
|
| 3
|
|
|
| 考查
|
19JKZX2196
| 师范生教育技能训练
| 36
| 2
| 18
|
| 18
|
|
|
|
|
| 2
|
|
| 考查
|
19JKZX1030
| 动画制作
| 36
| 1.5
| 18
| 18
|
|
|
| 2
|
|
|
|
|
| 考查
|
19JKZX1050
| SPSS教育应用
| 36
| 1.5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19JKZX1060
| STEAM教育
| 36
| 1.5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信息化教育环境设计与数字资源开发
| 19JKZX1070
| 多媒体平面设计
| 36
| 1.5
| 18
| 18
|
|
| 2
|
|
|
|
|
|
| 考试
|
19JKZX1080
| 多媒体技术基础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试
|
19JKZX1090
| 信息伦理学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试
|
19JKZX1100
| 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试
|
19JKZX1110
| 数据结构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试
|
19JKZX1120
| 数据库开发
| 36
| 1.5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19JKZX1130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36
| 1.5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19JKZX1140
| 人工智能与软件开发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试
|
19JKZX1150
| 技术哲学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查
|
远程开放教育
| 19JKZX1160
| Internet及其应用
| 36
| 1.5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19JKZX1170
| 网站设计与开发
| 54
| 2
| 18
| 36
|
|
|
|
|
|
| 3
|
|
| 考试
|
19JKZX1180
| 教育统计学
| 54
| 3
| 54
|
|
|
|
|
|
| 3
|
|
|
| 考试
|
19JKZX1220
| 广告摄影与设计
| 36
| 1.5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19JKZX1230
| 移动学习应用
| 36
| 1
|
| 36
|
|
|
|
|
| 2
|
|
|
| 考查
|
企业培训与绩效技术
| 19JKZX1240
| 创新思维与教育创新创业
| 36
| 1.5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19JKZX1250
| 知识工程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试
|
19JKZX1260
| 学习科学与技术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查
|
19JKZX1280
| 教育信息处理
| 36
| 1.5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19JKZX1290
| 教育技术设备维护
| 36
| 1.5
| 18
| 18
|
|
|
|
|
|
| 2
|
|
| 考查
|
19JKZX1300
|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 36
| 1.5
| 18
| 18
|
|
|
|
|
| 2
|
|
|
| 考查
|
19JKZX1310
| 知识管理
| 36
| 2
| 36
|
|
|
|
|
|
|
| 2
|
|
| 考查
|
19JKZX1320
| 项目管理
| 36
| 2
| 36
|
|
|
|
|
|
| 2
|
|
|
| 考查
|
专业选修课学生应最少取得14学分
|
公共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设“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科学探索与数理基础”“审美体验与体育艺术”“延安精神与红色经典”等模块,主要通过网络通识教育课程来修读,辅之以本校特色公共选修课。学生应至少选修16学分的课程,其中艺术鉴赏(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2学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为限定性选修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2学分)为师范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限定性公共选修课以网络学习、专题讲座和实践教学等混合教学模式进行。
每个学生至少选修一门校本特色公共选修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
| 专业知识1
| 问题分析2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3
| 科学研究4
| 使用现代工具5
| 知识与社会6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7
| 职业规范8
| 个人和团队9
| 沟通10
| 项目管理11
| 终身学习12
|
大学英语
|
|
|
| H
|
| H
|
|
|
| H
|
|
|
大学体育
|
|
|
|
| L
| H
|
| M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H
| H
| H
|
|
|
| H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H
|
| H
|
|
|
|
|
|
|
| H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H
|
| H
| H
|
| H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H
|
| H
|
| H
|
|
|
|
|
形势与政策教育
|
|
|
|
|
| H
|
|
|
| H
| H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 H
|
| H
|
|
|
|
| M
|
|
|
计算机语言
|
| H
|
|
| H
|
|
|
|
|
| H
| H
|
大学语文
|
|
|
|
|
| H
|
|
|
| H
|
|
|
高等数学(四)
|
| M
|
|
| H
|
|
|
|
|
| M
|
|
创新创业基础
|
| H
| H
|
|
|
|
| H
|
| H
| H
|
|
教育技术学专业认知专题
| H
|
|
| M
|
| M
|
| H
|
|
|
| M
|
普通心理学
| M
| M
|
| M
|
| H
|
|
|
| H
|
| M
|
教育学原理
| H
| H
|
|
|
|
|
| H
|
|
|
| M
|
教育技术学
| H
| H
| H
|
| H
|
|
|
|
|
|
|
|
教育传播学
| H
|
|
|
| H
|
|
|
|
| H
|
| H
|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 H
| M
|
| M
| H
|
|
|
|
|
|
| M
|
教学系统设计
| H
| M
| H
| M
| M
|
|
|
|
|
|
| M
|
远程教育
| H
|
|
|
| H
| M
|
|
|
|
|
| H
|
信息技术教学论
| H
| H
| H
|
|
|
|
| H
|
| H
|
| H
|
网络教育应用
|
| H
| H
|
| H
|
|
|
|
|
|
| H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H
| H
|
|
| H
|
|
|
|
|
|
| M
|
学与教的理论
| H
|
|
| H
|
|
|
|
|
|
|
| M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M
|
|
|
| H
|
|
|
|
|
|
|
|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
| M
|
|
|
|
|
|
|
|
| M
|
| M
|
C程序设计
|
|
| H
|
|
| M
|
|
|
|
|
| L
|
摄影技艺
| M
|
|
|
| H
| M
|
|
|
|
|
|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 M
|
|
|
| H
| M
|
|
| M
|
|
|
|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 M
|
|
|
| H
| M
|
|
|
|
|
|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 H
|
| H
| H
|
|
|
|
|
|
|
| M
|
教育技术项目实践
|
|
| H
|
|
|
|
|
| H
| M
| H
| M
|
电视教材编导
| M
|
|
|
| H
| M
|
|
|
|
|
|
|
非线性编辑
| M
|
|
|
| H
|
|
|
|
|
|
| M
|
课堂教学艺术
|
| H
| H
|
|
|
|
| H
|
| H
|
|
|
动画制作
| M
|
|
|
| H
|
|
| M
|
|
|
|
|
SPSS教育应用
|
| H
| M
|
| H
|
|
|
|
|
|
|
|
STEAM教育
|
|
| H
|
| H
|
|
|
|
|
|
|
|
多媒体平面设计
|
|
|
|
| H
|
|
|
|
|
|
| M
|
多媒体技术基础
|
|
| H
|
| H
|
|
|
|
| M
|
|
|
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
|
| H
|
| H
|
|
|
| M
|
|
| M
|
数据结构
| M
| H
| M
|
| H
|
|
|
|
|
| M
|
|
数据库开发
|
| H
|
|
| H
|
|
|
|
|
| H
|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
|
|
| H
|
|
|
| M
|
| M
|
|
人工智能与软件开发
| M
|
| M
|
| H
|
|
|
|
|
|
|
|
技术哲学
| M
| H
|
|
|
|
|
|
|
|
|
| H
|
Internet及其应用
|
|
| H
|
| H
|
|
|
|
|
|
| M
|
网站设计与开发
|
| H
| H
|
| H
|
|
|
|
|
|
|
|
教育统计学
| M
| M
| M
|
|
|
|
|
|
|
|
|
|
广告摄影与设计
| M
|
|
|
| H
| M
|
|
|
|
|
|
|
移动学习应用
| M
|
|
|
|
|
|
|
|
|
|
| M
|
知识工程
|
|
|
| M
| M
|
|
|
|
|
|
|
|
学习科学与技术
|
| M
|
|
| M
|
|
|
|
|
|
| M
|
教育信息处理
| M
|
| H
| M
| M
|
|
| M
|
|
|
| M
|
教育技术设备维护
| M
|
| H
|
| M
|
|
|
|
|
|
|
|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 M
|
| H
|
| M
|
|
|
|
|
|
| M
|
知识管理
| M
|
| H
|
|
| M
|
|
|
|
|
| M
|
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
| H
| M
|
|
| M
|
|
|
|
|
|
| M
|
创新思维与教育创新创业
|
| M
| H
|
|
| M
|
| H
|
|
|
| M
|
十一、课程信息表
课程中文名称 教育技术学
课程英文名称 Education Technology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9JKZB1020
课程学分 3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教育技术学》 作者 何克抗 李文光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第2版 出版年:2009
辅助教材:名称 教育技术学导论 作者 伊俊华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2版 出版年:2001
参考教材:名称 教育技术理论导读 作者 余胜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2001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课程编码] 无
2.课程简介
本门课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发展历史;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与教的资源和学与教的过程的基本内容;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技术学和教育改革的关系。从而使本专业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发展前景和工作领域等方面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选课建议:
本门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第一门入门课程,学好本门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中文名称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dia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9JKZB1040
课程学分 3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第8版)(翻译版)
作者 Shron E. Smaldino, James D. Russell等著,郭文革译;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 2008年1月
辅助教材: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运林 徐福荫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第1版 出版年 2003年8月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 (10th Edition)
作者 Shron E. Smaldino, James D. Russell
出版社 Allyn & Bacon 出版年 2011年2月
参考教材: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以宁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出版年 2010年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 课程编码JYZB1020;教育传播学 课程编码JKZB1030]
2.课程简介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程,讲述内容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课程从教师的日常工作出发,具体、实用地讲述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介绍大量教学案例、技巧和操作步骤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技术和媒体整合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未来从事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3.选课建议:
选择本门课之前建议先选修《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传播学》等课程。
课程中文名称 网络教育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 Web-Based Education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9JKZB1080
课程学分 2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网络教育应用》 作者 武法提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出版年 2011年5月
辅助教材:《网络教育应用》 作者 祝智庭,王陆等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版 出版年 2004年8月
参考教材:网络教育应用 作者 刘成新等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 2009年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 课程编码JYZB1020;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课程编码JKZB1040;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编码 JYZB1050;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编码 JYZB1110]
2.课程简介
《网络教育应用》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程,讲述内容以促进教学和学习而对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为主,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网络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会使用教育技术学的方法解决网络教育的问题;了解网络教育的应用形式,掌握网络教育资源及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设计、应用和管理方法。对学生未来从事学校教学和从事在线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选课建议:
选择本门课之前建议先选修《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
课程中文名称 学与教的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 The Theor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9JKZB0030
课程学分 3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5版)
作者 皮连生 等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版 出版年 2009年5月
辅助教材:学与教的基本理论 作者 曹殿波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 2014年9月
参考教材:学与教的理论 作者 李芒 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出版年 2007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课程编码19JKZB0010;教育学原理 课程编码19JKZB0020]
2.课程简介
《学与教的理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学习和教学的本质、过程、条件和策略等基本问题。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和教学不同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并熟悉不同流派代表人物的经典论断。在技能方面,可以在教学的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在态度方面,要求学生建立合理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建立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3.选课建议:
选择本门课之前建议先选修《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等课程。
课程中文名称 信息技术教学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heory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9JKZB1070
课程学分 2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李艺 朱彩兰主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辅助教材:名称《信息技术教育学》 作者 彭邵东著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 王吉庆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03年8月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 课程编码JKZB1030;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编码19JKZB1050]
2.课程简介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必修课程。是研究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能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即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性质、作用;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案的撰写及初步的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为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成为合格的准教师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通俗地说就是学完本课程,学生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备课、上课、辅导、听课、评课、说课等基本教学工作。
3.选课建议:
选择本门课之前建议先选修《教育学原理》和《教学系统设计》课程。
课程中文名称 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9JKZB1050
课程学分 4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教学系统设计》 作者 何克抗 林君芬 张文兰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2版 出版年:2016年
辅助教材:名称 《教学设计》 作者 乌美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1 版 出版年:1994年
参考教材:名称 《教学设计原理》
作者 R·M·加涅,W·W·韦杰等著,王小明等译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 5 版 出版年:2018年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 课程编码19JKZB1020]
2.课程简介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本课程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软件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3.选课建议:
本门课程是在学习了《教育技术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课程中文名称 远程教育
课程英文名称 Distance Education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9JKZB1060
课程学分 3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远程教育》 作者 陈丽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1年6月
辅助教材:远程教育学 作者 丁兴福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年 2011年2月
参考教材: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 作者 [爱尔兰] 德斯蒙德·基更 丁新 等 译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1999年8月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 课程编码 19JKZB1020;教育传播学 课程编码19JKZB1030、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课程编码19JKZB1040、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编码19JKZB1050]
2.课程简介
远程教育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要培养方向之一,随着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的专业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课程《远程教育学基础》是远程教育方向的入门课程,也远程教育方向的核心课程。目前课程包括5个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模块。
(1)必修模块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必须完成以下5个模块的学习:
模块一 远程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模块二 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模块三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与辅导
模块四 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与学习支持
模块五 远程教育的系统结构与质量保证
(2)选修模块
学生从下面的两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模块六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模块六的学习目的是掌握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方法和工作流程。模块六包括4个单元的内容:①教学设计的理论;②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的特点;③远程教育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④学习包与学习指导书。
模块七 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与资源
模块七的学习目的是全面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媒体技术和资源,充分认识到媒体技术以及资源对于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在远程教育中合理应用媒体与资源的能力。模块七内容包括五个单元:①远程教育中的媒体; ②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传播教学模式;③媒体选择方法;④异步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⑤视频会议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远程教育的历史和发展,能够掌握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学会运用远程教育实践中的主要方法,解决远程教育实践中的部分问题。课程目标的制定结合本科阶段人才培养层次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学习需要,设计了两类目标: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
(1)共性目标
共性目标即必达目标,希望学习完必修模块(模块一至模块五)后学生能够达到下面的目标:
①理解国内外远程教育实践的历史和发展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②理解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Principle and Theory);
③掌握远程教育中教学和辅导的方法与特点 (Teaching and Tutorial);
④理解远程教育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支持的方法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Support);
⑤树立远程教育中质量保证的理念,了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方法(Conception and Methodology for Quality assurance);
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反思实践的能力。
(2)个性目标
个性目标即选择性目标,希望学习完选修模块(模块六或模块七)后学生能够达到下面的目标:
①掌握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 (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Course development);[针对选学模块六的学生]
②掌握远程教育中媒体的设计、选择和使用方法 (Media design, Selection and Operation);[针对选学模块七的学生]
③具有分析、设计创造的能力。
3.选课建议:
选修本门课之前建议先选修《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学》《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中文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课程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9JKZB1100
课程学分 4
面向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使用教材:
主教材: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 何克抗 吴娟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1 版出版年 2007年7月
辅助教材: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 张剑平 熊才平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 1 版 出版年 2006年10月
参考教材:名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 李伟明等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 1 版 出版年 2003年1月
先修课程:[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 课程编码19JYZB1030;教育技术学 课程编码19JYZB1020;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 课程编码19JYZB1040;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编码19JYZB1050]
2.课程简介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束缚,有利于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本门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八门主干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方法及其相关内容。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方法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教学模式(包括文科的整合模式、理科的整合模式以及专题研究性学习等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与教学效果评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展望等。
3.选课建议: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教育传播学、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和教学系统设计之后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和进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起草人:孟亚玲 审定人:魏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