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党建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提高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能力,形成“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局面,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质量,决定举办学院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以赛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改、重在建设,搭建一个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交流、分享、学习平台,促进全院教师提升立德树人能力。
一、大赛主题
立德树人,教科行动。
二、大赛宗旨
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改、重在建设的“三促一重”理念,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三、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负责比赛的组织、协调、宣传等工作。大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大赛日常工作。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简称大赛专委会),负责制定比赛规则、监督比赛进程、核定比赛成绩等,聘请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内有关专家作为成员。
四、参赛人员
学院在岗任课教师全部参加,鼓励外出读博、访学、进修教师积极参加。
五、比赛分组
根据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为教授风采组和青年教师组。副高、正高职称教师参加教授风采组比赛,讲师、助教职称教师参加青年教师组比赛。
六、比赛流程
比赛分为宣传动员、初赛、决赛三个阶段。
宣传动员阶段:10月25-31日。
初赛:11月20-21日,初赛采用线上评审方式开展,参赛教师于11月19日前提交教学设计方案电子版(参考模板见附件2),本部分满分为100分,遴选出成绩排名在前25%的作品进入决赛。
决赛:11月22-24日(具体时间待定),决赛采取现场评审方式进行,每位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现场说课展示,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10分钟左右的提问交流,本部分满分为100分。
计分方法:决赛选手最终得分由网评成绩、现场说课成绩两部分组成(评分细则详见附件1),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初赛和决赛成绩各占50%。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4名)
二等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8名)
三等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优秀奖(若干名)
参赛情况及评选结果将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参考依据。
八、附件
附件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评审标准
附件2: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21年10月28日星期四
附件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评审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课程思政目标 (20%) |
目标确定 |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要点。 |
5 |
目标陈述 |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明确、具体,便于观察检测。 |
10 |
目标定位 |
目标定位准确,辨识度高,体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
5 |
课程思政元素 (20%) |
规范性 |
思政元素选择合理,体现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内涵。 |
5 |
适切性 |
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结合紧密,相关度高。 |
10 |
典型性 |
思政元素的选择典型性强,代表性好。 |
5 |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40%) |
融入契机 |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润物无声。 |
10 |
融入方式 |
融入的方式方法新颖、灵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10 |
教学促进 |
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
10 |
推广价值 |
教改经验具有典型性,示范效应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10 |
课程思政评价 (20%) |
评价方案 |
课程思政评估方案完善,体现持续改进的理念。 |
5 |
评价过程 |
有意识在教学全过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能够根据不同内容特点灵活选取评价方法。 |
10 |
评价指标 |
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文档,辅助实施教学评估。 |
5 |
满分 |
|
|
100 |
附件2: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育科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
案例题目: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一、案例简介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简表
教学内容 |
思政元素 |
教学目标 |
融入点 |
融入策略 |
教学评价 |
|
|
|
|
|
|
说明 |
首先考虑好融入点(契机),然后再考虑策略。 |
三、 教学设计
主题 |
|
认知(动作技能)目标(显) |
思政目标(隐) |
|
阶段目标 |
教学策略 |
教学评价 |
|
子目标(ABC) |
教学策略 |
教学评价 |
1学 |
|
|
|
1 |
|
|
|
2习 |
|
|
|
2 |
|
|
|
3用 |
|
|
|
3 |
|
|
|
说明 |
1.认知目标具有明确的顺序性与层级性,思政目标具有层级性,但教学支持没有顺序性,ABC顺序可变。ABC分别代表思政目标的“情感目标、行为目标、认知目标”三个成分。 2.认知类内容的教学目标可以转化为“理解与掌握、巩固与转化、迁移与应用”。 3.动作技能类的教学目标可转化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4.课程思政的子目标与认知教学的三个阶段对应,体现思政“融入点”,一个认知阶段可以融入多课程思政子目标。 5.认知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显”线,思政教学是“隐”线。课程思政的所有活动都是依托认知(行为)活动而开展的,体现“融入策略”,具有“潜隐性”的特点。 6.为提升课程思政效果,推荐同时从ABC规划课程思政的子目标,但具体规划视情况而定。 |
四、案例解读
五、案例特色
六、反思提升